查看原文
其他

毛亚社: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百万农金人关注的 中国农村金融杂志社 2023-03-28






在银保监会的指导支持下,第三届中国农金30人论坛福建会议(线上)于2022年4月27日~29日召开。来自银保监会的各位领导,农村金融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以及全国30家省级联社(农商银行)理事长、董事长相聚“云端”,共话绿色金融,共谋绿色发展,聚焦省联社改革、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风险防控、高管队伍建设等农信热点难点话题,共绘农信改革发展新篇章。

会上,陕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毛亚社围绕“中小银行数字化转型赋能乡村振兴模式探讨”议题作了精彩发言。掌门人点“睛”

“我们清醒认识到,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必须遵循的原则要求:坚守自身服务定位,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中心,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陕西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 毛亚社






观点摘编



作为支持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目前陕西省联社不仅承担了省政府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数字普惠贷款的重任,同时还自主规划开展了数字化转型。如何将两者有效衔接,使数字化转型成果赋能乡村振兴战略,毛亚社指出:

01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面临诸多困难

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工作中我们发现,由于农村地区在人口结构、生产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程度等方面客观实际,给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带来诸多困难:金融服务供给和平台支撑能力与乡村振兴需要的数字化金融服务不匹配,农村金融机构在基础金融服务、信贷供给等方面普遍存在着客户体验差、人工作业多、风控落后等问题;县域及农村地区数据散、质量差、分析困难,县域及农村天然存在着人群互联网活动频率低、户均价值低、缺少可参考模型等实际,导致域内数据散、质量差、成本收益不理想;农村人口结构不均衡,数字化新金融服务模式接受困难,目前县域及农村地区留守人口多以老人和儿童为主,留守人员对于线上化自助式数字金融服务接受程度低;农村地区信息化程度低,数字化新业态的对接融合困难,基于数字化转型的金融服务输出等困难大、成本高;“三农”金融信用担保机制发展不均衡、不健全,县域及农村地区信用数据缺失,导致客户识别、资金需求分析困难。

02

以问题为导向加强科学规划

陕西信合将数字化转型作为核心内容写入了《省联社“十四五”发展规划》和《省联社“十四五”信息科技发展规划》两级规划当中,进一步加强了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

全面建立与数字化转型相适应的发展理念和管理运营机制,将农信社打造成为农村地区泛金融服务运营中心,将泛金融服务全面融入到各种生活场景和县域产业链当中。

建设满足创新发展要求的金融科技基础服务平台,改善在县域及乡村的金融供给和平台支撑能力。建立并形成“开放、普惠、绿色、智能、数字、集约”的数字银行服务能力。

建立科学合理的数据管理、服务、应用体系,将自身传统网点打造成为集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物流中转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数据汇集中心。

探索建立县域及农村特色化的数字金融服务能力,重点加强网点智能化转型等工作。提升数字金融差异化服务能力,满足留守人员和不同地区的差异化需求。

03

以新技术为指引加快探索实践

以数字化转型和网点智能化建设,推动打造“四心银行”。打造聚焦主责主业、服务“三农”、服务草根、服务民生、服务实体的专心银行。以数字化转型拓展服务半径、提升智能化服务水平,更好服务于县域和乡村的“长尾客户”,做优做精“草根金融”。打造方便快捷、贴近民生、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贴心银行。为广大县域客户构建快捷方便的泛金融服务体系,有效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打造实用、开放、普惠的良心银行。通过数字化转型和数字普惠信贷建设,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实用性,降低“三农”、实体、小微企业的融资成本,有效解决融资贵难题。打造集约、联动、安全的放心银行。建立统一运营和风控中心,将“人控”向“智控”模式转变,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安全水平。

创新研发数字化普惠金融产品,增强服务“三农”、小微、实体经济能力。创新研发“秦e贷”“秦v贷”系列数字普惠信贷产品,形成了“自助+辅助”“线上+线下”的新型信贷服务体系。全省数字普惠贷款余额达700多亿,累计为全省102万户农户等提供了近2000亿的数字信贷支持,不良率仅为0.37%,纯线上不良率仅为0.08%。

开展“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平台建设,破解农村地区抵押难问题。我们探索建设了“基于区块链的‘两权’抵押贷款管理平台”,将当地人民银行分支机构、产权交易中心、村委会、农商行等机构纳入区块链,实现“两权”数据在线即时传输,从源头杜绝重复抵押风险,大幅提升抵押办理效率。

探索建立“涉农信用信息数据服务平台”,破解县域及农村数据支撑难题。积极探索开展以全省农户经济档案和历史金融数据为基础,融合多方政务数据,针对农户、涉农生产经营主体的信用体系。

加快金融科技输出,推进金融服务与产业链生态深度融合。陕西省联社建设了小微企业(金融)生态云平台,目前,正积极与陕西省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合作,计划年内完成600余家小微企业的服务输出和生态共建。

做好“三资三化”平台建设。将农村集体资产、财务、合同、工程项目等纳入全方位、动态化监管,实现线上资金支付申请、审批、入账的全流程管控。目前已实现对全省各区县农村集体组织的全覆盖,农村用户使用率近六成。

加快自身特色金融服务渠道-金融e站建设。建立了村村通助农服务平台,在全省13000多个行政村布放特色机具并建立金融e站,全省1000多万农民兄弟足不出村即可享受各类便捷服务。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清醒认识到,农信机构数字化转型必须遵循以下原则要求:要坚守自身服务定位,以服务乡村振兴为中心,回归服务实体经济本源。要注重长期性和适配性原则,充分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清醒认识自身实际,加强实用性和适用性。要注重理念、人才、组织架构等配套工作。数字化转型要重视理念革新、加快复合型人才引进培养、做好组织架构变革。要坚持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原则。按照一体两翼、线上赋能、线下引流、双线结合的要求,融合线上线下的资源优势。要坚持顶层设计、统筹考虑原则。与新一轮省级联社改革工作统筹考虑,平衡好法人市场主体地位、支农支小定位和新竞争形态下规模化运营、服务纽带等方面的关系。要坚持服务场景化和运营数字化原则。加快推进场景金融建设,实现金融消费场景化和网点轻量化,推动日常业务经营、考核评价、事前预测和事中事后监督的数字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李伟:当前农信社最主要的创新仍然是体制机制的创新!

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农村金融大有可为!

编辑:王珊珊;制图:田晓丹;审校:王峥;审核:王文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